【养生之道】夏季常见的7大养生误区,你被说中了几个?
发布时间:2023-08-14 17:55:43 来源:东安圆梦图书城

点击蓝字 关注我们

夏天昼长夜短,暑气灼人,养生保健尤其重要。

然而,许多人习以为常的保健方法实际上是不科学的。


(资料图)

下面介绍一些夏季保健的误区,对人们的夏季保健颇有裨益。

养生之道

夏季养生五大误区

01

大量出汗有益健康

夏天出汗一方面可蒸发散热,维持体温的恒定;另一方面可排出多种有害的代谢废物,如乳酸、碳酸、肌酐、尿素以及细菌的毒素等。

所以在暑天只要能出些汗,小便通利,就不大会得病。若无汗少尿,常为暑病先兆。老年人汗腺萎缩,所以容易得暑病。

那么,为什么出汗多了又不好呢?

原因是蒸发散热的效果以少量出汗为最佳;若是汗珠大滴流淌,其散热效果反而不佳,徒然损伤津液和元气。因为大量出汗可以丢失许多有用物质,导致机体缺钾、钠。

据测定,汗液中还含有锌、铜、铬、钼、钴、碘等多种微量元素,以及维生素和其他活性物质,所以出汗过多会导致脱水体虚。另外,大量出汗可使血液浓缩,血黏度增高,对动脉硬化者有诱发血栓和心肌梗死的危险。

因此,在酷暑盛夏出汗较多时,要随时补充水分和盐分。平日三餐应多喝些菜汤,多吃些含水分多又富含维生素和钾盐的水果、蔬菜,如西瓜、黄瓜、菠菜、丝瓜等。

02

运动后大量喝水

暑天运动必然会大量出汗。如果运动时间稍长,人体失水较多,必然会感到口干舌燥。有的人运动后便大量饮水,一是觉得痛快,二是觉得大量饮水才能尽快补充身体需要,使体液平衡。实际上这种做法是不对的。

人在运动时,体内大量血液存留在四肢肌肉中。如果运动后马上大量饮水,势必会使胃肠道部分血管急剧收缩,吸收能力减弱,且使人感到胃部沉重闷胀,妨碍膈肌的活动,影响正常的呼吸。因此,夏日运动后应适量补充点水,特别是盐水,不要快速大量饮水。

03

赤膊凉快

闷热的三伏天,有些人总喜欢光着脊梁,以为这样凉快,其实未必如此。从生理角度分析,人的体温调节不仅靠皮肤蒸发,而且还靠皮肤辐射等。

据测定,在气温18-28摄氏度的环境里,人体体温的70%靠皮肤辐射、对流和传导散热;气温达到35摄氏度时,体温主要靠皮肤蒸发散热;当气温继续升高时,皮肤不但不能通过辐射方式散热,还会从外界环境中吸收热量。

所以,如果这时赤膊,就容易吸收热量,非但不凉快,反而会感到更加闷热。

04

夏夜不宜晚睡

有人认为夏季后半夜气温下降再睡而第二天晚起可更好地休息。

但按人体“生物钟”的规律,睡眠的最佳时间是22-23时,早晨5-6时是生物钟的“高潮”,此时起床精神最好。

因此,夏季仍应按时起居。

05

开门窗通风凉快

在夏季酷热的日子,室外气温很高,有时连外面的风都是热的,这时打开门窗会使室内外的温度一样高。

所以,夏日如室外气温很高,应在气温最高的14时前关上门窗,使室内气温保持较低的水平,到傍晚时再打开门窗,房间里会显得凉快些。

06

天气热,勤洗澡更干净

在很多地区,温度渐渐升高,不少人从冬天两三天洗一次澡开始变成一天洗一次澡。这原本没什么,但有的人因为耐不住高温,或者汗腺比较发达,一天可能要洗两三次澡,他们还觉得这样洗澡频次很正常,勤洗澡更干净。

但从保护皮肤的角度来看,夏季频繁洗澡反而不利于皮肤建立保护层。人们的皮肤表面是酸性的,而很多的沐浴露、洗发水是碱性的,相互接触后,可能刺激皮肤比较脆弱敏感。在频繁的洗澡后也会让皮肤表层的油脂流失,更脆弱。在接收到夏季的紫外线照射后,更容易被晒伤,对保护皮肤不利。

正确养生方式:夏天一天一次澡,并且避免洗冷水澡或者长时间的泡澡,使用温和的洗化用品,从而减少对皮肤的刺激。在洗澡后可以选择清爽的身体乳涂抹,起到保护皮肤的作用。

07

夏天吃苦,胜似进补?

在一些中老年人群体中,都觉得苦味的食物能清热降火,适合在夏天吃。甚至有夏天吃苦,胜似进补的说法。但苦味的食物中大多含有生物碱、萜类、苦味肽类物质,这些物质可能对人体有一些好处,但进补的是说法有些夸张了。

除了苦瓜、苦菊、莴苣之类比较安全的蔬菜外,其他的苦味野菜等要谨慎选择。否则可能不仅不养生,还会伤身。在有些食物中产生的苦味,还可能是已经变质、霉变了,比如苦丝瓜、苦夜开花等,很可能误食后导致食物中毒。

夏季清热降火的方法有很多,可以选择菊花、蒲公英等食材泡水喝,或者吃一些黄瓜等比较清爽的蔬菜。不一定要吃苦味的食物来“养生”。

分享了一些夏季常见的“伪养生”方法,或许你身边的人就正在做这些事。看到后,应该尽早提醒他们,改变这些常见的养生误区,选择科学的方法在夏季养生。对健康更有好处。

你还知道哪些养生误区?分享出来大家一起辨别真假。

微信号|东安圆梦图书城

抖音号|dyy8f2I7wyek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