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热搜榜|广州一男子在泳池大便惹众怒,如何避免游泳染上“脏东西”?
发布时间:2023-08-01 09:54:00 来源:凯迪网

潮新闻客户端 记者 隋雪 通讯员 辛宣


(相关资料图)

烈日酷暑,游泳成了很多朋友的首选。冰凉的水花阻挡夏日的炎热,当泡在泳池里的一瞬间,整个身心都凉爽了。

但是当人们兴致勃勃地准备去泳池里感受清凉,一则令人作呕的新闻登上了热搜。

微博截图

近日,广州某游泳馆一男子在游泳池大便,工作人员发现后立即清场并调取监控,随即报警处理,并对泳池进行换水清洗。据知情者介绍,经协商,肇事者赔偿8000元。

新闻曝出后,引发了人们对公共泳池卫生的关注。看似清澈透明的游泳池里到底有些什么“脏东西”?如何健康安全地游泳?浙中医大二院(浙江省新华医院)院感科主任朱萍针对这些问题,做了科学解读。

游泳池里都有哪些“脏东西”?

尿:加拿大阿尔伯塔大学的李杏芳教授和她的研究团队检测了87个泳池的水样,通过一种人体无法代谢、只能通过尿液排出的食品添加剂——安赛蜜,得出了一个明确的结论:一个泳池平均含尿量约75升,大概有140瓶矿泉水那么多。

粪:平均而言,每个人有0.14克粪便在肛门周围,当这些大便进入泳池,可能污染泳池中的水。此外,当有人腹泻时,粪便中便包含了数以百万计的细菌。

此外,一些化妆品、防晒霜残留,或者人们身上的皮屑污垢,还有鼻涕、口水,也会随着游泳混入泳池内。

去泳池真的会得“泳池病”吗?

由于泳池情况比较复杂,朱萍主任在这里介绍了最常见的几种情况。

腹泻:有关文献资料显示,引起泳池腹泻的常见病原微生物有寄生虫,如隐孢子虫、贾第鞭毛虫;细菌,如志贺氏菌、大肠杆菌O157;病毒,如诺如病毒。经过标准氯化消毒的池水里,这些微生物能存活几分钟到几天不等,特别是像隐孢子虫最顽强,能存活7天以上。

一般来说,游泳馆使用的是含氯或含溴消毒剂,足以在几分钟内杀灭水中大多数病原微生物。但是,如果消毒剂刚投放不久、还没完成杀灭过程,或者碰到了最难杀的隐孢子虫,还是可能造成感染。

眼口鼻过敏、发炎:有些人在游泳后会眼口鼻过敏、发炎,以为是池水里混杂了汗液和尿液,水太脏了导致不舒服,其实不然。这些是过敏的症状,主要还是水里的消毒剂——氯(主要是次氯酸)引起的。

次氯酸会跟人带进泳池的“脏东西”(如尿液、粪便、汗水、污垢、死皮细胞和除臭剂、化妆品等)里的氨结合,可能导致眼睛发红和发痒;皮肤受刺激出现皮疹;引发呼吸道症状,如鼻子受刺激发炎、咳嗽和喘息等。

外耳道炎或者中耳炎:游泳引起的外耳道炎,一般是由于水长期滞留在外耳道、形成潮湿环境滋生细菌,引起的感染性炎症。主要的症状表现为拉扯外耳、或按压外耳前方的小突起(耳屏)的时候,会觉得痛;耳朵里发痒、流脓;耳朵发红、肿胀。

“而像乙肝、艾滋、梅毒等这类病毒基本上很难借助水做媒介传播。这些病毒的传播以来于几个条件,一是活的病原体;二是足够多的病原体;三是和病原体密接。”朱萍表示,在泳池里感染这几种疾病几乎不可能。

图源:视觉中国

如何才能健康安全地游泳?

朱萍说,要想安全健康地游泳,要做好以下几点:

在选择泳池的时候,一定要选择卫生安全达标的水域和场所;自备毛巾、拖鞋、浴巾等个人物品;游泳前后要淋浴,游泳后及时漱口;游泳时佩戴好护目镜和耳塞,减少眼睛跟泳池水的接触,避免耳朵进水。

此外,游泳还有诸多好处。浙中医大二院(浙江省新华医院)骨伤一科主任王伟东表示,游泳这项运动是老少皆宜的,因为游泳是下肢关节负重相对缓和的运动方式。人在水中的重量仅为陆地上的1/8,在水中关节基本不负重。即便不会游泳,在水中走路对关节也有益,因为身体在水中的浮力,可以减轻关节压力。

同时水对全身有按摩作用,能帮助肌肉去除疲劳。能够增强体质。游泳能量付出多、消耗大,如果完成同样一组动作,要比陆地上多付出6倍的力量。还可以锻炼增强乳房下面的胸肌,使乳房看起来丰满一些。

“如果要推荐一种既锻炼颈椎,又锻炼腰椎,还能减少下肢大关节‘撞击’的泳姿,我较为推荐自由泳,因为这种泳姿对关节的损伤最小。”王伟东说。

三伏天游泳会惹湿气吗?

网上盛传“游泳会损伤阳气”“游泳后湿气会滞留体内”等说法。这些说法靠谱吗?

浙中医大二院(浙江省新华医院)中医内科主任周文军表示:“游泳是否易惹湿气与个体的体质和环境有关,而不仅仅是游泳本身。事实上,游泳时,大多数情况下水湿只停留在机表,只要人体能够适应泳池的温度和湿度,体内正气充沛,那即使在水中也不会感受‘湿气’;游泳后保持适当的干燥和保暖,通常不会直接引起‘湿气’的问题。”

此外,中医理论认为,“动则升阳”。游泳并不是泡在水里一动也不动,而是人体在水中不断地运动。对一般人而言,适当时间和运动量的游泳,有助于人体气血运行,不但不会虚损阳气,而且有助于人体的阴阳平衡,起到强身健体的作用。

“中医养生讲求‘因人制宜’,每个人体质不同,并非每个人都会为‘湿’所困,‘湿气’也有寒湿和湿热之分,因此有不同的养生策略。比如湿热体质的人用‘三伏贴’等同于火上浇油。”周文军提醒,无论是食疗还是外治,一定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辨证论治,切勿“跟风”,否则不仅不能祛湿,还可能给身体埋下新的“祸端”。

“转载请注明出处”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