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到中年,却庸庸碌碌,为什么?其实谜底就在谜面上 当前视点
发布时间:2023-07-06 08:09:54 来源:童行计划

人到中年,却庸庸碌碌,为什么?其实谜底就在谜面上

本文看点


(资料图)

“找到自己”,看似老生常谈,却没多少人能真的做到。我们总在羡慕别人的家庭、事业,总在反复进行横向对比,总在焦虑和抱怨,却毫无意义。

我们今天不搞鸡汤励志文学,当你打开这篇文章,花十分钟,跟随欧文·亚隆,从他的人生际遇,他的精神状态,并借由作者的深度剖析,通过亚隆,看看我们,为什么总在工作和生活中迷茫?其实可以从这三点即可改变自己……

周四

视野

全文共4789字,阅读时间12分钟

《成为我自己》应该是亚隆此生的终结篇了。

他在书中说:“一旦我完成了这本书,我确信再也没有什么书等待着我去写了。”

成为自己是个老生常谈的话题,除去房子、爱人、职位和孩子,我是谁?我的价值是什么?此生的意义在哪里?

很多人兜兜转转一辈子也找不到生命的价值和意义,惶惶终日,在迷茫空虚中潦草一生。还有的人,忙忙碌碌不曾停歇,但却忘了最初的本心……

如果这些困惑曾经或者正在折磨困扰着你,这本书是最好的、帮你重新找回自己的力量源泉。

欧文.亚隆是存在主义心理治疗的创始人,也是享誉全球的心理畅销书作家。写这本书的时候,85岁高龄的亚隆站在人生边缘上重新梳理、构建自己的一生。

无论是对父母爱恨交织的情感,还是对妻子的欣赏与爱恋,以及对患者的悲悯与同情,乃至对写作的持久的热爱,亚隆用一个“诚”字,向世人传递他在漫漫人生长河中“探寻并成为自己”的成长之路。

就像尼采所说:充实你自己,实现你的潜能,充分的、完全地活着,只要这样,也只有这样,才能死而无憾。

人在没有立足于当下,没有投入与尽力的时候,就会有遗憾与不如意;当自己的潜能不被看见和接纳的时候,就会有痛苦。

而快乐和幸福的来源,就是消除“想”和“做”之间的分离,达到知行合一

让我们跟随文章,一起探寻大师富饶又饱满的一生,看看他是怎样找到自己,从不幸的童年中超越自己,最终成为了自己。相信正在人生各个阶段迷茫或者痛苦的你,会从这本书里获得启发。

01

局促匮乏的童年

1931年,亚隆出生于美国华盛顿,父亲勤勉得经营一家不大的杂货店,他是黑人社区中唯一的白人,基督教中唯一的犹太人。

记忆中的童年支离破碎:睡在家门口深深都是呕吐物的酒鬼,没完没了的蟑螂和老鼠...然而,比恶劣环境更糟心的,是母亲的强势与傲慢。

14岁的那个夜晚,成为亚隆一生抹不去的伤痛:

46岁的父亲半夜从剧烈的胸痛中醒来,疼得满地打滚时,母亲不止一次地朝着那个无辜的少年亚隆嘶吼,“你~是你杀了他!”懵懂的他蜷缩在一个角落,一句话也说不出来,直到凌晨3点,惊慌失措的亚隆才从曼彻斯特医生熟悉的笑容中缓过劲来。

他在书中写道:看到他那张熟悉、微笑的大圆脸,我的恐慌消失了。

你被什么拯救,就用什么来拯救他人。

心理学上有个词叫“强迫性重复”,其实很多正向的情感也可以循环重复:

特蕾莎修女小时候最难忘的,是爸爸对穷苦人民的慷慨与爱心,长大后她为世界各地吃不上饭、没钱看病的麻风病人奔波,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麻风病人专属的收容所;

埃里克森小时候凭借着自己想要活下来的强烈意念,最终战胜了小儿麻痹症,长大后他创立了催眠疗法,成为世界催眠之父。

70年以后回忆起来,亚隆对曼彻斯特医生仍然充满无限的感激和宽慰,也就是那时,他孤独愁苦的内心萌发了做医生的初衷。

他写道:我决定要像他一样,成为一名医生,将他给我的宽慰传递给别人。

创伤让他悲伤、愤怒,却也敦促他成长。

然而,亚隆的童年也并非全是阴影,每到暑假,父母都会送他参加两个月的夏令营,尽可能地让他接受更好的教育。

他还以“方便去图书馆看书”为理由得到一辆自行车,这两件事是他童年的高光时刻,亚隆因此爱上了阅读。

正如赫尔曼.黑塞所说,

世界上任何书籍都不能带给你好运,但它们能让你悄悄成为你自己。

所以,“命”是好是坏,是高贵还是贫贱,并不是那么重要。甚至有时,匮乏也是一种丰盈。它会促使你通过不断的努力,创造更好的“运”。

齐白石爷爷小时家里很穷,买不起书,他就向邻居借了一本《芥子园》临摹,厚厚的一本书,他整整画了半年。为他后来成为名满天下的画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西方音乐之父巴赫小时候为了学音乐,经常半夜对着月光偷偷地抄写谱子,后来成为西方音乐史上里程碑式人物。

而那个孤独、惶恐但坚定的小男孩,通过自我教育,也开启了人生之路的探寻之旅。

02

彼此疗愈和成就的爱情

无论风云如何变换,能量守恒的道理亘古不变。所有失去的,都会以另一种方式归来。

15岁那年,亚隆的人生因为一个女孩的出现扭转了乾坤,这个女孩就是陪伴他一生的黄金搭档——玛丽莲。

亚隆对玛丽莲一见钟情;玛丽莲则点燃了一个贫困区少年心中前行的梦想和希望。

70年以来,他们生了4个健康优秀的孩子,游赏了千山万水,写了很多深刻丰趣的书籍,也见证了彼此的成功和成长。

直到垂垂暮年,亚隆深刻地明白,相比于玛丽莲的美貌和他们的共同爱好,在教化、引领亚隆积极进取这一点上,玛丽莲无疑是可遇不可求的精神导师。

2019年,87岁的玛丽莲不幸得了多发性骨髓瘤,亚隆紧张得束手无措,而玛丽莲却提议两人合写此生最后一本书《生命的礼物》既作为献给对方的最后礼物,又是对亚隆最后的告白,而后来的事实证明,这本书的创作更是玛丽莲离世之后,支撑亚隆活下去的唯一支柱。。

写到这里,我想起了前段时间看到的一组统计数字:

1987年登记离婚的人数是58万对,2020年登记离婚的人数则是373.3万对。

在离婚率飙升的今天,亚隆对亲密关系的理解与经营,给我们带来很多反省和启发:

比如相互理解。

书中给我印象最深的,是亚隆夫妇对度假的安排:1990年,亚隆安排了4个月的假期写小说,按照规矩,两人各挑一半行程:玛丽莲一如既往地选择巴黎,亚隆则选了世界上最安静的塞舌尔群岛。

只有平等的关系才会温暖且长久,一味地张扬与忍让,婚姻早晚会像一潭死水一样枯竭。彼此都能在自己舒适的空间自由伸展,而不是一个张扬,选择忽视;一个忍让,选择退缩。

不仅如此,在漫长的婚姻生活中,他们各自选择了有意识的忽略:

玛丽莲学会忽略亚隆不收拾房间、不爱打领带,就像亚隆假装对她操作洗碗机无知一样避而不见。

因为他们都深谙一个道理: 爱是如其所是,而非如我所需。

好的爱情,是接纳对方本来的样子,而不是按照我们的方式去爱对方。

比如相互爱慕与欣赏。

2009年,玛丽莲受邀前往约阿尼纳大学演讲,当亚隆听到玛丽莲演讲时,得意地坐下来,抑制住冲动,不让自己喊出来:“嘿,这是我老婆!”

这段精彩生动的心理刻画,在微信读书上被大量转发和点赞。

记不清什么时间读过一篇文章,不要做婚姻中的差评师。那篇文章10万+的阅读量,想必触动了太多人的痛点。

激情褪去后,婚姻在锅碗瓢盆的琐碎中变得乏味和平淡,我们逐渐忘记了对方的优点,似乎把对方的各种好不自觉的切换到“应该”模式,一旦对方做得达不到我们的要求,各种差评、讽刺脱口而出,

伴侣似乎变成了私有财产,而我们忘记了,现在这些让我们无法忍受的“缺点”,正是当初对方让我们心动的地方。

亚隆透过文字告诉我们,维系良好的关系,就是彼此在各自领域不断成长,成为彼此最忠实的粉丝!

对于亚隆来说,玛丽莲不仅给了他温暖幸福的家,还挺着8个月的孕肚读了博,成为美国女性研究领域的杰出专家,著书立作,亚隆大部分历史、文学问题,都能在她那里得到答案,是一部活百科全书。

马斯洛曾说:爱不仅能看到潜能,并且能把潜能变成现实,如果你的爱人能够用爱来挖掘你的潜能,那你就是一个真正幸运的人。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亚隆无疑是命运的宠儿,有玛丽莲这样的神仙伴侣,亚隆越来越强烈且坚定自己的使命:找到自己,成为更好的自己!

03

孜孜以求的事业

亚隆之所以成为亚隆,是由一个“诚”字串联、推动、发展起来的。

学生时代的亚隆并不出众,很多时候他都在沉默和观察。他的第一个实习项目,是在波士顿市立医院,每周见一位患者,持续12周之后在正式的案例研讨会上呈报个案,亚隆没有按照传统结构,而是用讲故事的方式,描述了他与患者的8次会面过程。

尽管这次案例呈报并未引起大家的关注,但让患者穆里尔大为深受感动,因为亚隆的诚实不虚让她可以不断地对亚隆坦诚,再坦诚。

在参加其他学生的报告会时,这些学生们没有丝毫温和与同情,争先恐后地展现自己的博学多识的态度,让亚隆感到局促不安,也许是这个场景让他想起冷漠的母亲,亚隆决定从自己做起,改变这种功利的汇报方式。

书中亚隆回忆道:但是在那一刻,一切都变了。我走出去的时候想着,也许我可以在这个领域提供某些特殊的东西。

如果说案例呈报的经历,在他心里种下了存在主义治疗的种子;霍普金斯医院实习的经历,就像一袋化肥一样,使种子迅速地破土而出、茁壮长大。

他的一位患者沙拉.B,患有精神紧张型分裂症,这是一个沉默的女人,经常几小时固定一个姿势纹丝不动。

所有医生都不知道应该如何治疗这样的患者,而亚隆也只是在尝试,他每天都会告诉患者当天的新闻趣事,自己遇到的问题,以及自己正在看的书。有一天,正当亚隆念叨天气的时候,沙拉.B突然站了起来,走向亚隆,在他嘴巴上狠狠地亲了一口。

之后一反往常,这位患者变得开朗、健谈起来。

回首刚住院的那段时光,她对亚隆说:在那段时间里,你是我的面包和奶油。

这句话深深地震撼了亚隆,同时也让他发现:一位治疗师的在场、询问、关注,会以我们无法想象的方式对人有滋养作用。

而当他开始带领团体治疗的时候,他再次有了更深的触动:大量的人际关系问题,会在团体中重新制造出来,所以团体疗愈是更好了解自己、改变自己的好机会。

不管是第一次案例的呈报,还是霍普金斯医院患者感激的一吻,似乎都在暗示他:治疗中最重要的是坦诚和透明,而不是权威。

此后,亚隆通过组建临终患者、性犯罪、军队家属等各种各样的团体治疗,践行自己的治疗理念,着手写教科书,逐渐形成自己独特的治疗风格:治疗关系高于一切。

也许是14岁那年,蜷缩在屋子里的角落里,听着母亲歇斯底里的吼叫却不知道到底应不应该自己负责父亲的死的那个小男孩,因为被一双温暖的大手抚摸头发,感受到一种遍及全身的、前所未有的温暖,

亚隆用一生的时间都在探索关系、分析关系、构建关系,将曼彻斯特医生给他的安慰,传递给了更多的人。

04

写在最后

回顾我的前半生,6年之前的日子犹如随波逐流的扁舟,随意又迷茫,关于我的经历,我曾经投稿过这篇文章:从肺癌、肾衰竭到特约作者:80后宝妈“向死而生”

但自从那场手术之后,我好像才刚睁开眼。所以我总感觉,这几年才是真正意义上的活着。

亚隆太多的描述,都像针一样刺痛了我自己。甚至看这本书的时候,为了更好地理解亚隆,我每晚都听陆晓娅的解读,她去美国见过亚隆,说到动情处忍不住落泪,

我不禁想,为什么我也特别感动?我究竟在感动着亚隆的什么?我是否从他身上投射了我的未完成?未解决?

虽然没有答案,但我决定跟随内心,跟着内心的直觉走,准没错。

我曾和许多人一样,不知道来世间这一遭,到底能干些什么,以至于工作十几年,我始终感觉整个人漂浮在虚空中,像幽灵般来回游走,怎么也够不到地面。

直到两年前开始写作,看到评论区里那么多让人热血沸腾的赞美和鼓励,我才慢慢感受到一份发自肺腑的喜悦:用我浅薄的文字,为那些迷茫的灵魂掌灯,哪怕只是一点微弱的灯光,也希望能为您照亮一点前路的方向。

亚隆就像一面镜子,照出了我潜藏着的脆弱和无助,也让我更坚定、更有力量去面对自己和生活,同时也告诉自己:

触摸自己,跟随内心而活,不被外界定义,不被困境束缚,更不要被经历捆绑,那不是你的缺陷,也不是你的错。

像亚隆那样,真诚一点,成为自己吧!

希望我的这篇文字,也能为你点亮一盏灯。

经历过的人,才能看透。有时候,经历过不幸,反而会成为支持自己和照亮别人的力量。

本文的作者是童行「不焦虑父母俱乐部」的学员,我们很庆幸不焦虑父母俱乐部给了她一盏灯,让她进而拥有了源源不断的力量。

生活一直向前,而每个人的进程确实是不一样的,但这不是焦虑和自我怀疑的理由。找到自己,认可自己,让自己稳下来,这才是最重要的。

标签: